【概述】
本症与内科中的“雷头风”、“偏头风”易于混淆。“雷头风”、“偏头风”虽有头胀疼痛,或一侧头痛,但没有目睛受损之候,临床应予鉴别。
【症状】
(2)肝火犯胃:头痛偏甚如劈,目珠胀痛欲脱,瞳神散大,视力骤降,伴有烦躁易怒,口渴欲饮,呕吐频作,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一系列火热实证。
(3)肝阳上亢:头痛一侧偏重,目珠胀痛,瞳神或大,视物模糊,可见虹视,头晕泛恶,口干咽痛,舌红苔薄,脉弦细。
(4)阴虚火旺:头痛头晕,目珠胀痛,瞳神或大,两眼昏花,可见虹视,心慌心悸,夜寐不安,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病因分析与鉴别】
(2)肝火犯胃头目胀痛:多为素性急躁,暴怒伤肝之人,怒则气上,肝火旺盛,上灼清窍,故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力骤降。肝胆经上行于头侧,故头痛如劈,目珠胀痛;情绪波动则肝郁化火,故常随情绪波动而阵作;肝火横逆犯胃,故呕吐频作;肝火内盛,故舌红苔黄,脉弦滑。
肝火犯胃头目胀痛与痰湿上逆头目胀痛:虽均有头目胀痛与呕吐之症,然其病因病机不同。前者病势急重,主要是由于肝火犯胃,火性炎上而致,后者病势较缓,主要是由于脾虚痰湿阻逆,清窍被蒙而致。二者不难鉴别。
(3)肝阳上亢头日胀痛:多为素体肝肾阴虚之人,肝肾阴虚则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清窍被扰,故可见虹视及瞳神或大;脉络受阻,不通则痛,故可见头目胀痛;肝阳上亢,热盛生风,故头晕泛恶,肝阴耗伤,故视物模糊。肾阴亏虚故腰膝痠软。伴见口干咽痛,舌红苔薄,脉弦细等阴液亏损之症。
肝阳上亢头目胀痛与肝火犯胃头目胀痛:二者均与肝有关,然前者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其病机是肝肾阴虚,属虚;后者为肝气郁滞、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其病机则由于肝火犯胃,属实。临床重在明辨虚实。
(4)阴虚火旺头目胀痛:多为忧思过度,心血耗损,或肝血不足,阴虚虚火上炎,清窍被扰,故见头目胀痛,伴见虹视及随神或大;心肝血虚,无以上荣头目,故见头晕目昏;心主失养,故心慌心悸,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头目胀痛一症,临床辨证与肝最为密切,由于肝郁气滞,化火生风,故以头痛目胀为主证。另因肝为刚脏,常易横逆乘土,影响脾胃升降,故每伴呕吐。一般预后尚好。但若治不及时,亦可延误病情,而有目盲之危。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肝俞
54
40
双穴
命门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头临泣
52
30
双穴
巨髎
48
30
双穴
关元
54
60
单穴
第5天
风池
52
30
双穴
上星
50
30
单穴
合谷
48
30
双穴
第6天
颈四椎旁
52
40
双穴
丝竹空
48
30
双穴
光明
48
40
双穴
第7天
肾俞
54
60
双穴
照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