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症多见于温热、时气病证。由外感温热之邪,热郁阳明,邪入营血,发于肌表而成斑,斑色宜红活,如为紫色、黑色则系热毒深重之征。《寿世保元.癍疹》 :“大抵鲜红起发稀朗者吉,棕黑者难治。”斑点之现于体表,往往先见于胸膺部,后扩展至腹、背、腰及四肢,并多伴有发热,口渴,烦躁,甚则神识昏蒙、论语等证,脉多浮数,舌绛、舌面少津。治以清热凉血、化斑解毒为大法。里热壅盛者,可用下法泄热。发斑多属热证、实证;或有属于虚寒者,治法当据辨证属性而定。联系现代医学,瘫证可见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健膜炎及其他多种传染性热病之菌血症。本节讨论范围,只限于内科疾病引起的发癍。
【症状】
(2)阴虚火旺:斑色鲜红,时发时止,心烦不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夜寐盗汗,头晕耳鸣,或有鼻出血,齿龈出血,舌光红少苔,脉细数.
(3)脾不统血:红斑反复发作,斑色淡红,隐而不显,面色萎黄,神疲气怯,食少腹胀,月经过多,经色浅淡,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脉细弱无力。
(4)阳气亏虚:斑色浅淡,一般多见于胸腹部.心悸怔仲,倦怠乏力,四肢逆冷,或下利清谷,面色苍白或虚浮。食少便溏,舌质胖嫩,边布齿痕,小便清长,脉虚弱无力。
(5)气滞血瘀:多见于癥瘕积聚患者,斑色青紫,面色灰黯或苍黄,腹露青筋,皮肤血丝缕缕,呕血,便血或齿龈出血,舌色紫黯,脉弦或迟涩。
(6)风湿热郁:斑多呈环形,或皮下有结节,反复发作,多发于四肢,斑形大小不一,环形斑中心色浅,四周隆起,全身关节疼痛,或关节红肿,面色苍白多汗,胸闷气短脉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2)脾不统血发斑和阳气亏虚发斑:二者均为虚证,前者为脾气虚衰,统血功能失常,血液不能循正常脉道运行,溢于脉外则成癍。其特点是发斑伴有食少腹胀,脘闷纳呆,便溏等脾虚证的表现。后者多见于虚痨,久病之后,脾肾两伤,阳气虚衰,阳虚者气必虚,气不摄血,亦可发癍。阴阳互根,阳虚则阴不内守,致血溢发癍。所以症见四肢逆冷,心悸怔忡,形容憔悴,神疲倦怠,面白虚浮。
(3)气滞血瘀发癍:常见于癥瘕积聚患者。由于七情郁结,寒温失调,酒食不节,致脏腑功能失和,气机阻滞,血运迟缓,瘀凝成斑。症见面色黑,腹露青筋,血丝缕缕,腹大有形,吐血便血。
(4)风湿热郁发癍:风寒湿邪侵入人体,留连于皮肉经络,久郁化热,热蕴血络,血溢成癍。斑多呈环形,伴有全身关节疼痛、身热、口渴等风湿热郁症状。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肺俞
54
5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膈俞
54
50
双穴
大陵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肝俞
54
40
双穴
支沟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脾俞
54
5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