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症状】
(2)风热挟湿:起病较急,皮疹呈红色或淡红色粒状丘疹,形态大小不一,稠密处可融合成片,瘙痒或奇痒。兼见身热胸闷,烦躁不安,小便短黄,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来浮数。
(3)风寒郁闭:发病突然,疹色淡红,遇风冷则症状加重,皮肤瘙痒,此伏彼起,形态大小不一,兼有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等症状。
(4)血虚不荣:疹色淡红或苍白,疹形小如米粒,大如豆瓣,参差不一,反复发作,时隐时现,每以夜晚为甚,经年不愈。头晕心烦,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2)风寒郁闭红疹:汗出当风,或浴后感受风寒,郁于营卫,与气血相搏所致,红疹此起彼伏,遇风冷症状加重,肌肤瘙痒,或伴见身热恶风症状。
(3)血虚不荣红疹:营血不足,表卫不固,风邪乘虚侵入肌肤,内闭营卫而发疹。红疹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并伴有头昏心悸,舌淡脉细的临床特点。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肺俞
54
5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膈俞
54
50
双穴
大陵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脾俞
54
5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肝俞
54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肾俞
54
60
双穴
复溜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案例】
王某,男,19岁。患者近1周来双手背多发性湿疹,呈片状分布,大小如粟粒,色红头尖,且逐渐加重,瘙痒难忍。曾给予清热利湿中药浸泡熏治患部后,双手背糜烂、溃疡,且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双手肿痛伴有烧灼感,体温37.8℃,白细胞总数10 700mm3。诊为痈疡(化脓性感染),予温和灸曲池穴,当灸至20分钟左右,自曲池至手背病变部有温热感的传导,继之病变部温热感逐渐加强,并有痒胀感(虫行感),继续施灸至1小时左右,手背部的痒胀、温热逐渐减弱而停灸。依上法每日灸2次。3次后,病变部的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肿痛减轻,烧灼感消失,体温亦趋正常。按照上法继续施灸3次后而告痊愈。
按:《内经》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由于湿热之邪郁阻肌肤,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营卫不和,肌肤失于濡养而发湿疹,加之复感外邪,引起疾病进一步加重,形成糜烂、脓肿。《备急灸法》曰:“其候忽然遍身痛痒如虫啮,痒极搔之,皮肤脱落,烂坏作疮。凡有此患,急灸两臂屈肘曲骨间(即曲池穴也),各二十一炷”。本症灸曲池穴,一则属于近端取穴,可使热感快速、直接到达病变部位;二则曲池为手阳明大肠合穴,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善于治疗皮肤病。
临症中,灸法治疗皮肤破溃、脓肿、褥疮等症,如运用得当,其疗效优于针刺。但在施灸时应注意穴位的选择和灸感的产生。一般循经取穴,在大椎穴水平面和脊中穴水平之间、脊柱上或两旁寻找压痛点及局部施灸三者相结合,每获良效。
【艾灸体会】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