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
中脘穴属于“任脉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
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Zhōngwǎn,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针刺方法】直刺0.5~1.0寸。孕妇慎用。如有肝脾肿大者不宜向左右侧及上方透刺。
中脘穴深部有胃、胰腺、腹主动脉,直刺不宜过深,瘦弱患者尤宜谨慎。
【艾灸方法】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特效按摩】在中脘穴或摩或按,可治疗胃痛、呕吐等症。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