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胸痛在临床上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痰饮、肺痈、肺痨以及急性热病中的一些病证均可发生胸痛症状。按部位区分,一般认为胸属上焦,心肺二脏居于胸中,故胸痛为上焦心肺疾病的表现之一,因其多见于心脏病证,所以胸痛有时又是心痛的同义词。胸又与胃脘邻近(胸下即上脘),在古代医籍中往往把心痛与胃脘痛混称为心痛,这样胸痛、心痛、胃脘痛三者就混淆不清,其实胸痛可以包括心痛,即心痛是胸痛症状中的一种。胃脘痛与胸痛、心痛不能混称。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胸膜炎、气胸、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
【症状】
(2)心血瘀阻:胸痛剧烈,多为刺痛,固定不移,甚者突然发作,痛如刀割,冷汗自出,心悸怔忡,慌恐不宁,缓解后体倦神疲,精神委靡,舌青紫晦黯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涩,或结代。
(3)痰浊阻遏:胸痛,咳嗽痰多,或咳清稀痰涎,或咳痰稠黏,短气或气喘,甚者彻背而痛,不能平卧,舌苔白润或滑,脉滑。
(4)肺部痈脓:胸痛隐隐,咳吐黄痰,或脓血,气味腥臭,口澡渴而不欲饮,或烦满,汗出,乍寒乍热,舌红,脉滑或滑数。
(5)心气虚弱:胸痛隐隐、时轻时重,时作时休,胸闷不舒,心悸,短气,自汗、倦怠,活动后加重,而色白,舌质淡,脉细或虚大无力。
(6)气阴两虚:胸隐痛,绵绵不休,时轻时重,心悸不宁,多梦失眠,自汗、短气或气喘,活动后尤为明显。自觉发热,舌干少津,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或数而无力,或结代。
【病因分析与鉴别】
(2)痰浊阻遏胸痛与心血瘀阻胸痛:二者均为正虚邪实证,正虚乃心气不足,或胸阳不振,邪实乃痰浊或瘀血遏阻脉络,《素问•痹论》所谓:“心痹者,脉不通,不通则痛”,痰浊为患,除胸痛而外,必兼见咳嗽,气喘,痰多,舌苔白润,脉滑等湿痰内盛的表现,与心血瘀阻胸痛的刺痛,痛处固定,舌紫,脉涩等症易鉴别。
气阴两虚胸痛与心气虚弱胸痛:二者均为虚证。虽共见胸痛、心悸、短气、自汗等气虚症状。但后者仅心气不足,而前者为心气、心阴惧虚,故有口干少津,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阴虚的表现。
(3)肺部痈脓胸痛:是由于热毒伤肺、肉腐为脓而成肺痛,故除胸痛之外,必见咳吐稠痰热脓血,其味腥臭,及胸中烦热,口燥咽干,舌红,脉滑数等热毒内蕴的症状。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下脘
54
50
单穴
气海
54
60
单穴
天枢
54
5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关元
54
60
单穴
曲骨
54
60
单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心俞
54
50
双穴
神门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6天
膈俞
54
50
双穴
膻中
54
50
单穴
巨阙
54
4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7天
厥阴俞
54
50
双穴
少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8天
天池
52
40
双穴
间使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9天
肾俞
54
60
双穴
照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