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症状—哮鸣怎么艾灸?

哮鸣,是指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的一个临床常见症状。因为哮必兼喘,所以一般也称为哮喘。本症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感风寒,风热、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胸腹症状—哮鸣怎么艾灸?

【概述】

哮鸣,是指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的一个临床常见症状。因为哮必兼喘,所以一般也称为哮喘。本症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感风寒,风热、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病所致的哮鸣。

【症状】

(l)冷哮:因寒痰阻肺,故遇寒而发,其临床表现为喉中哮鸣,呼吸急促,胸隔满闷,痰白而黏,或清稀多沫,面色晦滞而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象浮紧,或兼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等表证。
(2)热哮:因热痰阻肺,故遇热而发,其临床表现为喉中哮鸣,呼吸急促,声高气粗,烦闷不安,痰黄稠粘,咳痰不爽,面红自汗,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兼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表证
(3)脾肺气虚:表现为喉中哮鸣,呼吸急促,气短难续,动则尤甚,面白汗出,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胖嫩,或淡紫,脉沉弱无力。
(4)肾气虚:表现为喉中哮鸣,呼吸急促,动则为甚,腰痠腿软,耳鸣,下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

【病因分析与鉴别】

(1)冷哮与热哮:此二证在哮鸣中最为常见。《证治汇补•哮病》谓:”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隔有胶固之痰”为此二证候之共同病机,但其痰的性质一寒一热,有所不同。冷哮,其痰色白而黏,或清稀多泡沫;而热哮,其痰色黄稠黏,咳痰不爽。其次从全身症状来鉴别,冷哮出现面色晦滞而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等寒象,兼表证以恶寒为主。而热哮出现面红自汗,口渴欲饮,舌红苔黄等热象,兼表证以发热为主,而微恶风寒
(2)脾肺气虚哮鸣与肾气虚哮鸣:此二证均为虚证,鉴别应以全身症状为要点。前者多见面白汗出,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气短难续,动则尤甚,尿清便溏,舌质淡白,胖嫩,或淡紫,脉沉弱无力等脾肺气虚之证。后者多见腰痠腿软,耳鸣,下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等肾气虚之证。
(3)冷哮与脾肺气虚哮鸣:二证均见咯痰色白清稀,全身有明显寒象,但一为实寒,一为虚寒,必须加以鉴别。前者无明显的气虚表现,而后者则有气短难续,倦怠乏力,自汗,动则诸症加重,舌质淡胖,脉沉弱无力等气虚的表现。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风门 54 40 双穴
阳陵泉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天突 50 40 单穴
膻中 54 50 单穴
巨阙 54 40 单穴
中脘 54 5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肺俞 54 50 双穴
尺泽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中府 52 50 双穴
乳根 52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膈俞 54 50 双穴
太渊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哮症是一个发作性疾患,发作后正气必虚,故哮鸣缓解期应予扶正。可从脾、肾二脏着手调治,根据”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予以健脾、补肾,并兼顾宣肺;应注意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理,从而减少发作而根治,哮鸣患者,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忌食易引起哮鸣发作的食物,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戒烟以减少发作和防止病情加重。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