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项症状—口唇颤动怎么艾灸?

口唇颤动又称”唇阔”、“唇风”,俗称“驴嘴风”,可发生于上下唇,以下唇颤动较常见,好发于秋冬季节。本症多因胃火挟风、脾虚血燥所引起。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综合征等病。

头项症状—口唇颤动怎么艾灸?

【概述】

口唇颤动又称”唇阔”、“唇风”,俗称“驴嘴风”,可发生于上下唇,以下唇颤动较常见,好发于秋冬季节。本症多因胃火挟风、脾虚血燥所引起。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综合征等病。

【症状】

(l)胃火挟风:初起嘴唇发痒,皮肤发红,局部有灼热感,继则出现嘴唇颤动,大便秘结,舌苔黄澡,脉象弦滑。
(2)脾虚血燥:初起下层发痒,色红作肿,继而口唇干裂,痛如火烧,又似无皮之状,唇颤,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胃火挟风口唇颤动与脾虚血燥口唇颤动:二者发病初期皆出现下唇发痒,唇红作肿的症状,但前者属胃火,后者为血燥。胃火挟风唇颤,胃火可由外感风寒或风热,表邪未解,入里化热,热传阳明而发生;亦可因素食辛辣厚味,胃腑蕴热而致,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环唇,胃经实火循经上传,与外风相合,风火相煽,故可发生口唇颤动。血燥可因感受秋季燥邪(温燥或凉燥),或误服苦寒,温燥之品,耗伤阴血化燥所致。唇为脾之华,唇属足太阴脾经,脾虚血燥生风,故可出现口唇抖动。二者临床皆见热象,但胃火为实证,血燥之热象,属阴血耗伤化燥所生之虚中夹实证。其口唇疼痛:胃火所致者,显肿痛,局部有灼热感;血燥所致者,口唇干裂而痛。其大便不通:胃火者,系阳明胃府热邪炽盛,大便燥结成实,下挟口属足阳明胃经,上唇挟口属手阳明大肠经,故大便秘结时日越多,往往口唇颤动、肿痛之势愈重,腑气一通,其势立减;血燥生风致颤者,系脾津不布,手阳明大肠津液不足,大便滞涩难解,无“痞”、“满”、“燥”、“坚”、“实”等阳明腑实证表现。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环跳 48 30 双穴
阳陵泉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风市 48 30 双穴
申脉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肩髃 50 3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风池 52 30 双穴
悬钟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6天 身柱 54 50 单穴
腰阳关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7天 委中 48 30 双穴
照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8天 水分 54 50 双穴
气海 54 60 单穴
关元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9天 肾俞 54 60 双穴
中极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10天 神门 48 30 双穴
太溪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11天 地仓 48 30 双穴
合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12天 上关 48 30 双穴
列缺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13天 大迎 48 30 双穴
冲阳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口唇的颤动是有区别的。时开时闭,频频运动叫做动,动是不规则的,多由于烦躁,常在抽搐将发作或神志不清而昏迷未深的时候产生。颤动兼牙齿格格作响,往往与身体发抖并见,且较动为快,似有节奏。如因恶寒严重而引起,称为寒栗鼓颌,是疟疾发作的时候,经常出现口唇颤动的情况。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