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症状—角弓反张怎么艾灸?

角弓反张是指项背强急,腰背反折,身体后仰如弓状的症状。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首先提出角弓反张一词,列“角弓反张候”,云:“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 角弓反张可

全身症状—角弓反张怎么艾灸?

【概述】

角弓反张是指项背强急,腰背反折,身体后仰如弓状的症状。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首先提出角弓反张一词,列“角弓反张候”,云:“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
角弓反张可见于多种急性热病、急慢惊风、破伤风、各种脑膜炎等疾病中。

【症状】

(1)寒湿阻络:角弓反张,口噤不语,四肢抽搐,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簿白,脉浮紧。
(2)阳明热炽:角弓反张,手足挛急,面红目赤,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出,口渴引饮,甚则谵妄,腹胀便结,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有力。
(3)热扰营血:角弓反张,口噤抽搐,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心烦失眠,甚至昏迷谵妄,或见斑疹透露,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症。
(4)虚风内动: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面白无华,舌质淡,脉弦细。
(5)金创风毒:角弓反张,恶寒发热,头痛,颜面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舌强口噤,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1)寒湿阻络角弓反张:本证由外感寒湿之邪,阻滞经络,湿性凝滞,寒主收引,故出现角弓反张,口噤不语,筋脉拘急等症。因寒湿邪在表,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白脉浮等表证。
(2)阳明热炽角弓反张与热扰营血角弓反张:阳明热炽角弓反张为外邪入里化热,邪热熏蒸于阳明气分,热炽伤津,筋脉失养所致,所以在角弓反张,手足挛急的同时,出现面红目赤,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出,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阳明热盛的表现。热扰营血角弓反张为外感温热之邪,内传营血,内热亢盛,引动肝风所致,所以在角弓反张口噤不语的同时,出现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时有谵语,甚至昏迷谵妄,斑疹,舌质红绛,脉弦细数等营分及血分的证候。若迁延日久,阴液耗损,筋脉失养,余热未清,则出现低热盗汗,颧红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阴虚内热之证。阳明热炽角弓反张与热扰营血角弓反张,除角弓反张之外,二者之鉴别在于前者兼见大热,大渴,大汗,脉数有力等阳明热盛之证;后者则见身热夜甚,神昏谵语,皮肤斑疹等热扰营血之证。
(3)虚风内动角弓反张:本证由于久病正虚,或汗、下、失血造成气血两伤,筋脉失养而拘急所致。所以在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的同时,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面色无华,舌质淡白,脉细等气血严重不足之症。本证无表证,亦无大热证,可与寒湿阻络、阳明热炽及热扰营血三证之角弓反张相鉴别。
(4)金创风毒角弓反张:此证因金创或一般外伤皮肉破损,创口不洁,风毒之邪侵犯经脉所致,又称“破伤风”。本证虽然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强口噤等表现与上述诸证有相似之处,但必有外伤史及颜面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等独特症状。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百会 52 3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第2天 囟会 52 3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合谷 48 30 双穴
第3天 风池 52 30 双穴
外关 48 30 双穴
阳陵泉 48 30 双穴
第4天 后溪 48 30 双穴
大敦 48 30 双穴
阴陵泉 48 30 双穴
第5天 印堂 48 30 单穴
涌泉 52 6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案例】

张升灸神阙、囟会为主治疗生儿破伤风疗效观察
灸神阙、囟会为主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疗效观察。共治898例,经1~3次治疗,结果: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吸乳正常)705例,3~10次治愈190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99.7%。

【艾灸体会】

(1)患者静卧,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须专人守护
(2)给予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抽搐频繁的患者,应防其咬伤舌头。
(3)伤口处理,在良好麻醉下扩创,扩创力求彻底。术后以3 %双氧水或1 / 400 。高锰酸钾液每日清洗伤2-3 次。
(4)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先采用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然后再施针灸疗法。如针灸效果不显.即使是轻型破伤风也应该立即配合或改用其他中西医疗法。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