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症状—低热怎么艾灸?

低热中医称为虚热,是指体温在37.5-38.5℃ 之间,持续两周以上的长期低烧。

全身症状—低热怎么艾灸?

【概述】

低热中医称为虚热,是指体温在37.5-38.5℃ 之间,持续两周以上的长期低烧。

【症状】

(l)阴虚发热:低热每于午后出现,傍晚达到高潮,以后逐渐下降。兼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少力等症。
(2)阳虚发热:低热持续并有面浮肢肿,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脉沉迟等症
(3)气虚发热:低热出现于热病后正气耗伤,脏腑功能衰退,每见面色咣白,饮食不化,乏力,自汗,懒言声低,劳倦则更,舌质偏淡,脉细软无力等症.
(4)血虚发热:低热出现于大失血和饮食劳倦,脾胃虚弱后,每见面色少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觉肌肤发热,唇舌色淡,脉细而虚数等症.

【病因分析与鉴别】

内伤发热治疗的诊断要点:病史及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一般均有情志抑郁,或饮食劳倦,跌仆损伤,积聚包块,出血,或脏腑阴阳气血亏损病史。临床表现以低热为多,或仅自觉发热,发热时作时止,或发无定时,发热不恶寒,或感手足心热,常伴头晕、神疲、自汗或盗汗、脉细弱无力等症。内伤发热治疗的辨证分析,内伤发热主要由劳倦、饮食、情志、瘀血等因素而引起,其基本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临床应与外感发热作鉴别,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起,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时常伴有恶寒,一般为持续性发热,外邪不除则发热不退,起病初期常有头痛、鼻塞等表证。本病临床证候主要有阴虚、血虚、气虚、气郁、血瘀等类型。前三者属虚证,后两者为实证或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的证候。各种证候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化或兼夹出现。根据不同情况而以解郁、活血、益气、养血、滋阴为内伤发热的基本治法。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大椎 52 40 单穴
肾俞 54 60 双穴
气海 54 60 单穴
第3天 膏肓 54 60 双穴
肝俞 54 4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第4天 膈俞 54 50 双穴
脾俞 54 50 双穴
血海 48 30 双穴

【艾灸体会】

艾灸对本症状疗效肯定,但本症多虚,且发病时间较长,并可虚实转化,在艾灸治疗的同时,应该结合病因,或服用相应中药治疗。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