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症状—寒热往来怎么艾灸?

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本病常见于疟疾。

全身症状—寒热往来怎么艾灸?

【概述】

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本病常见于疟疾。

【症状】

(1)邪入少阳: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咽干口苦,目眩,胸胁胀闷,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2)外感疟邪:寒热往来,反复发作,发有定时,多见隔日发作1 次,亦有三日一发者。发作时,先恶寒,继则高热,最后遍体汗出,热退身和。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3)湿热郁阻三焦:寒热起伏,汗出不澈,胸闷腹胀呕恶,头痛烦躁,口干渴,不喜饮,小便短黄赤,舌边红,舌苔白腻,脉濡。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邪入少阳寒热在来:伤寒不解,邪传少阳,邪正相争,正不胜邪则恶寒,正胜于邪则发热,故见寒热往来,临床除见寒热往来以外,尚有口苦咽于,胸胁苦满,脉弦等少阳症。
(2)外感疟邪寒热往来:病由感受疟邪所致,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辨证要点是: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二日一发或三日一发;或热多寒少,或寒多热少,发作时恶寒、发热、汗出,常反复发作。
(3)湿热郁阻三焦寒热往来:本证为湿温病、邪热痰浊留恋三焦,伏留不解所致.故出现寒热起伏,胸脘痞闷,腹胀,溲黄短赤,苔腻等湿热交阻上、中、下三焦等特点。
(4)寒热往来与“恶寒发热”不同:后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而寒热往来是寒热交替出现,即发热时无恶寒,恶寒时不发热,不难区别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大椎 52 40 单穴
曲池 48 30 双穴
后溪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脾俞 54 50 双穴
公孙 48 30 双穴
间使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陶道 52 50 双穴
合谷 48 30 双穴
内关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天枢 54 5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章门 52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寒热往来症疗效肯定。一般认为疟疾寒热往来在发作前1一2小时针灸疗效较好,但若在发作期间针灸也有治疗作用。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做好降温、补液、抗休克和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也可在高发季节用艾条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每次30 分钟;每日1 次,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