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舌怎么艾灸?

重舌是指舌下近舌根处肿起,形似舌下又生一小舌,故称“重舌”,又称“子舌”。 重舌须与“舌垫”、“莲花细舌”、“卷舌痈”相鉴别。后者虽也舌下肿起,但其形状不似舌形。“舌垫”为舌下忽高肿起核,似物垫于舌

小儿重舌怎么艾灸?

【概述】

重舌是指舌下近舌根处肿起,形似舌下又生一小舌,故称“重舌”,又称“子舌”。
重舌须与“舌垫”、“莲花细舌”、“卷舌痈”相鉴别。后者虽也舌下肿起,但其形状不似舌形。“舌垫”为舌下忽高肿起核,似物垫于舌下。“莲花细舌”是指舌下生峰(有三峰、五峰、七峰者),尖似莲花之状而名”;卷舌痈”在《焦氏喉科枕秘》中记载为:“生舌下或左右,或正中,形如圆眼,或如枣核……”。故应予区分。

【症状】

(l)心脾积热:舌下连根处红肿胀突,形如小舌模样,轻者毫无痛苦,重则疼痛,烦躁啼哭,甚至局部溃烂,或伴有发热面赤,口干,唇齿红肿,舌上生疮,口内灼热糜烂,小便短赤,大便臭秽,舌尖红,指纹紫滞等。
(2)虚火上炎:舌根下肿突,形似生一小舌,兼见面白颧红,倦怠懒言,口干不渴,或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燥或稀溏,舌质淡或红少津等。

【病因分析与鉴别】

(l)心脾积热:即心脾实热之证。多因妊母喜食辛辣厚味,或误服温药,以致胎禀过热;或生后养育过温,喂养不当,而致乳食积滞,脾胃功能失调,积热于内,热邪循经上行,复感邪毒,内外合邪,熏蒸于口舌,以致舌根下复生一小舌,口不能出声,饮食难下。火热炎上,则面红,唇赤;心火内炽,则烦躁不宁,小便短赤,舌尖红;脾胃实热,故有口干喜饮,大便臭秽等症。
(2)虚火上炎:多因素体阴虚,或热病后期,阴液亏损,水不制火,虚火上炎为病。阴虚生内热,故可见五心烦热,虚烦不宁,面白颧红,舌红少津等阴虚火旺之象。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风门 50 40 双穴
天突 50 40 单穴
合谷 48 30 双穴
神阙 50 60 单穴
第2天 天鼎 48 3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神阙 50 60 单穴
第3天 风池 50 30 双穴
神门 48 30 双穴
神阙 50 60 单穴
注:隔两层以上衣服灸,夏天施灸,也必须隔两层以上布灸,温度46~50度即可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小儿重舌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在针刺时宜多采用刺络疗法,加强刺激量。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