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仰卧位,在横骨上3寸,石门(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取仰卧位,在腹白线与耻骨联合上缘水平线的交点处,旁开0.5寸处(半横指),先取气穴再向上量1横指(拇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②)
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前皮支重叠分布。穴位与腹腔内相对的器官是大网膜、小肠等。
四满穴(KI14)属于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别名:髓府穴,髓中穴,髓海穴。
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
(1)四满。四,四面八方也。满,充斥、充满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充斥穴内各个空间。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水气上行至此后热散冷凝化为雾状水滴并充满穴周,故名。
(2)髓府。髓,肾之精也,寒性水湿之气也。府,府宅也。髓府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化为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至本穴后热性水气散热冷凝而变为寒性水气,故名髓府。髓中、髓海名意与髓府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下行于中注穴。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主调理症】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遗精、遗尿、小腹痛、便秘、疝气、水肿等。
【功能补充】脐下积、奔豚上下、疝瘕、大腹、石水、月水不利、子脏中有恶血、遗精、小便不禁、腹胀、腹痛、两胁疼痛。
【临床运用】现代用于治疗:膀胱炎、前列腺炎。
【穴位配伍】四满穴配三阴交穴、气海穴、肾俞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病症;四满穴配三阴交穴、气海穴、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睾丸肿痛。
【方例】大腹石水:四满、然谷。子藏有恶血内逆满痛:四满、石门。疝瘕:中极、四满。
【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针刺方法】四满穴,直刺0.8-1.2寸。
【艾灸方法】四满穴,艾条灸5-10分钟,四满穴,艾炷灸3-5壮。
【日常保健】五倍子穴位敷贴:以五倍子15g研细未,醋调敷脐或敷于四满穴(脐下2寸旁开0.5寸处),外贴胶布。一般2天~3天换药1次,连用10天。适用于各种遗精。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