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位置作用与功效,各种疗法及注意事项

2023-03-23 17:10
19
中脘穴归属任脉,有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作用。

中脘穴位置作用与功效,各种疗法及注意事项

【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

【中脘穴的位置】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取一标有二等分的弹性皮筋,将皮筋的两头与肚脐、胸剑联合中点对齐拉紧,皮筋的中点对应处即为此穴。

《针灸大成》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胃之募也。《难经》曰:腑会中脘。疏曰:腑病治此。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穴名解说】

【中脘穴】  Zhōng wǎn(RN12),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穴位含义】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

(1)“中脘穴”。“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中间也。“脘”,空腔也,这里指的是胃部、胃腑。古人认为本穴位于胃部的中间,所以称为“中脘”……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2)“上纪穴”。“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

(3)“胃脘穴”。“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胃管名意与胃脘同,管通脘。

(4)“大仓穴”。“大”,与小相对,大也。“仓”,仓库也。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理同中脘名解。太仓名意与大仓同。

(5)“三管穴”。“三”,指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三经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任脉下行。

【功能作用】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中脘穴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五膈,喘息不止,腹暴胀,中恶,脾疼,饮食不进,翻胃,赤白痢,寒癖,气心疼,伏梁,心下如覆杯,心膨胀,面色痿黄,天行伤寒热不已,温疟先腹痛,先泻,霍乱,泻出不知,食饮不化,心痛,身寒,不可俯仰,气发噎。东垣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取三里、章门、中脘。又曰:胃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引导之。

1、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

2、缓解治疗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黄疸、胃扩张等;

3、缓解治疗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治疗慢性肝炎等;

4、缓解治疗喘息不止、恶心、痰多、咳喘、失眠、脏躁、癫痫、尸厥、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治疗烧心等。

【作用功效】中脘穴,健脾和胃、补中安神。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

【中脘穴位配伍】

1、中脘穴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

2、中脘穴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

3、中脘穴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

4、中脘穴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5、中脘穴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

6、中脘穴配阳池穴、胞门穴、子户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7、中脘穴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八分,留七呼,泻五吸,疾出针。灸二七壮,止二百壮。《明堂》日灸二七壮,止四百壮。《素注》针一寸二分,灸七壮。

【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头痛、失眠、惊风。

【拔罐方法】用气罐留罐中脘穴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头痛、黄疸、便秘等。

【刮痧方法】用角刮法刮拭中脘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腹胀、呕吐等。

【点揉法】伸出双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并拢,点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点,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然后再点,再松开,直到症状减轻。

【掌揉法】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医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一般是指肚脐周围,此处不必考虑顺逆补泄。

【点击法】两手相对,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用一只手也可以,但是一根手指头的力量很弱,不容易点揉到这个穴位,所以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头,对于胀气,胃痛,可以点击它,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大,坚持 一般3-5分钟。

【按摩手法】推揉中脘穴3~5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黄疸、头痛等。

【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