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仓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取穴方法】俯卧位,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棘突,往上推2个椎体(即第12胸椎),从该椎体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针灸大成》十二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正坐取之。
《中国针灸学》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三寸。
【穴位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1、第2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
【胃仓穴】Wèi cāng(BL50),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含义】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胃仓穴 ”,“胃”,胃腑也。“仓”,存贮聚散之所也。胃仓名意指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胃腑的湿热阳气,至本穴后,因受人体重力场的作用,湿重而热的阳气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湿热阳气屯留于本穴之中,故名“胃仓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阳气。
【运行规律】由穴内向穴外缓慢扩散。
【功能作用】外散胃腑之热。
《针灸大成》主腹满虚胀,水肿,食饮不下,恶寒,背脊痛不得俯仰。
【主治病症】腹胀、水肿、胃脘痛、胃溃疡、肠炎、习惯性便秘、小儿食积、饮食不下、背脊疼痛等。
【作用功效】胃仓穴,和胃健脾,消食导滞。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胃炎、溃疡病、习惯性便秘、乳腺炎等。
1、配足三里治胃痛;
2、配天宗主治乳痈;
3、配意舍、膈关治食饮不下;
4、配脾俞、四缝治腹胀、小儿疳积;
5、配石门、合谷、水分、四满、复溜治水肿;
6、配合谷、石门、水沟、三里、复溜、曲泉、四满治水肿;
7、配脾俞、足三里、中脘、章门治小儿脾虚食积;
8、配下脘、足三里、腹结、璇玑、梁门治食积胃痛、腹胀;
9、配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治脾胃气滞之胃痛、腹胀、腹痛;
10、配大椎、脊中、腰阳关治经脉痹阻之脊背痛;
11、配章门、膈俞、大肠俞治脊强不得俯仰。
《针灸大成》《铜人》针五分,灸五十壮。《甲乙》灸三壮。
【治法原则】寒湿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按摩疗法】俯卧位,按摩者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针灸疗法】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不可深刺,以防损伤内脏。
【艾灸疗法】艾条灸10-20分钟或者艾柱灸5-10壮。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