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络位置作用与功效,各种疗法及注意事项

三阳络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有缓解治疗头痛、耳聋、臂痛等作用。

三阳络位置作用与功效,各种疗法及注意事项

【三阳络穴的准确位置图】

【三阳络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半屈肘俯掌取穴。

【快速取穴】抬臂,从掌背横纹中点处直上量4横指(即3寸)处为支沟,从支沟上量1寸处,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按压有酸胀感。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坐位。抬臂俯掌,从掌腕背横纹中点处直上4横指即支沟,再从支沟直上1横指,在前臂两骨头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针灸大成》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

《中国针灸学》腕背横纹上四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的属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前臂的深筋膜,入指伸肌腱,深进经拇长展肌和深面的拇短伸肌,直达前臂骨间膜,以上诸肌由桡神经深支发出的肌支支配。

【穴名解说】

【三阳络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通间、通门。属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含义】手三阳经的阳气在此交会。

(1)三阳络。三阳,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络,联络之意。穴三阳络名意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在此交会。本穴由于会宗穴传来的气血为由阳变阴的寒湿之气,穴内温压呈下降之状,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本穴有联络手三阳经气血的作用,故名三阳络。

(2)通门。通,通道也。门,门户也。通门名意指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由此汇入穴内。理同三阳络名解。通间名意与通门同,间指间隙。

(3)手三阳经之会。本穴为手三阳经的阳气交会之所,故为手三阳经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的天部层次汇入穴内。

【功能作用】收引寒湿。

【注】本穴经书列为不可刺,乃因穴内气血为天之上部的湿热之气,热则可化为纯阳之气,有补益阳气之功,寒则除湿降浊之功,刺之则会乱气,唯其热盛方可刺泻。古之圣贤恐后人之不解,故将本穴列为不可刺。

【三阳络穴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暴喑哑,耳聋,嗜卧,四肢不欲动摇。

【主治病症】头痛、耳聋、暴瘖、臂痛等。三阳络穴为肺切除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

(2)头面五官疾病:暴喑卒聋,龋齿牙痛。

(3)运动系统疾病:挫闪腰痛,手臂痛不能上举。

(4)其他疾病:恶寒发热无汗,内伤,脑血管后遗症,眼病,失语。

【作用功效】三阳络穴,舒筋通络,开窍镇痛。

【穴位配伍】

1、配曲池穴、合谷穴、肩井穴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2、配支沟穴、通谷穴、廉泉穴治失语症。

3、配大包穴、阳陵泉穴治嗜卧。

4、配支沟穴、风池穴、廉泉穴治暴哑。

5、配合谷穴、曲池穴、外关穴治手背痛。

6、配耳门穴、听宫穴、中渚穴治耳聋。

7、配曲池穴、臂臑穴治手臂痛。

8、配大椎穴、百会穴治嗜卧。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灸七壮。《明堂》灸五壮,禁针。

【针刺方法】三阳络穴,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部。斜刺2.0-3.0寸,透郄门穴,前臂感觉麻胀,并向指端传导。

【艾灸方法】三阳络穴,艾条灸10-20分钟;三阳络穴,艾炷灸3-5壮。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