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关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取穴方法】俯卧位,平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3寸(四指宽),当肩胛骨脊柱缘处取穴。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正坐或俯卧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即第7胸椎棘突,从该椎体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针灸大成》七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正坐开肩取之。
《针灸学》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旁开三寸,约平肩胛骨下角处。
【穴位解剖】布有第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外侧支,及肋间动、静脉。
【膈关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穴义】膈膜中的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膈,心之下、脾之上也。关,关卡也。膈关名意指膈膜中的阳气由此上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富含水湿(即为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膈膜之热。
《针灸大成》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中噎闷,大便不节,小便黄。
【主调理症】膈、胃及局部疾患:如呕吐,噎膈,嗳气吞酸,呃逆不止,胸腹满痛,小便黄赤,脊强背痛,浑身骨节疼痛,呕吐,食不下胸闷,脊背强痛,呃逆,现代又多用膈关穴治疗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痛,胃出血,脊背疼痛,肠炎等。
【作用作用】膈关穴,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临床运用】现代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胃出血,肠炎。
1、配足三里穴、公孙穴治食欲不振,胃痛,肠炎。
2、配内关穴治疗嗳气。
3、配天突穴,内关穴治呕吐,嗳气,膈肌痉挛。
4、配大椎穴、膈俞穴、脾俞穴治血病。
5、配膈俞穴、足三里穴、血海穴治皮肤病。
6、配大椎穴、肩井穴、天宗穴、肩髂穴治肩背麻木疼痛。
《针灸大成》《铜人》针五分,灸三壮。
【疗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方法】膈关穴,斜刺0.3-0.5寸。
【艾灸方法】膈关穴,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3-7壮。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用两手手指指腹端轻轻揉压膈关穴。每次2分钟左右。经常按摩可以止咳平喘化痰,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