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视瞻昏渺怎么艾灸?

视瞻昏渺,临床表现为自觉视力渐降,视物昏渺,蒙昧不清,但眼外观端好,不红,不肿,不痛的症状。 本症《审视瑶函》称“瞻视昏渺”

眼科—视瞻昏渺怎么艾灸?

【概述】

视瞻昏渺,临床表现为自觉视力渐降,视物昏渺,蒙昧不清,但眼外观端好,不红,不肿,不痛的症状。
本症《审视瑶函》称“瞻视昏渺”

【症状】

(1)肝郁气滞:视力渐降,视物昏朦日增,或目珠隐痛,眼底可无明显异常,或有水肿,渗出,出血,兼见胸闷痞满,胁胀嗳气,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弦细数。
(2)湿热上犯:视力下降或自视眼前有黑花飞舞,视物变形。视瞻有色或视大为小,视曲为直,眼沉头重,眼底可见脉络膜、视网膜有黄白色渗出斑,边缘不清,兼见四肢重坠,胸脘满闷,食少纳呆,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
(3)阴虚火旺:视力渐降,视物昏朦,眼底渗出斑小而多,境界明显或出血点颜色黯红。兼见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症状。
(4)精血亏损:视力渐降,视物昏朦,视物变形,眼内干涩,眼底可无明显异常,或见视乳头渐变苍白,或见水肿、渗出、出血等消退而遗留萎缩病灶,兼见眩晕耳鸣,腰膝痠软,失眠多梦,舌淡少苔,脉细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肝郁气滞视瞻昏渺与湿热上犯视瞻昏渺:二者均为实证,前者为气滞而致,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神光发越受阻而成。常伴有胸闷痞满,胁胀嗳气,情志抑郁,烦躁易怒等症。后者乃湿热为患,多由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湿热蕴结,浊气上犯,蒙蔽清窍而致。常伴有胸脘满闷,四肢重坠,纳呆食少等症。
(2)精血亏损视瞻昏渺与阴虚火旺视瞻昏渺:二者均为虚证,但有化热与不化热的不同。前者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调养失宜,肝肾不足,精血亏损,目失濡养而致。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痠软,肢冷汗出等症。阴虚火旺视瞻昏渺多由劳瞻竭视,夜读细书等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灼烁津液而致。常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阴虚症状。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风池 52 30 双穴
悬钟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肝俞 54 40 双穴
章门 52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命门 54 60 单穴
光明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6天 上星 50 30 单穴
百会 52 30 单穴
合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7天 丝竹空 48 30 双穴
攒竹 48 30 双穴
陷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8天 脾俞 54 5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9天 肾俞 54 60 双穴
关元 54 60 单穴
腕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临床已经证明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时,局部取穴睛明、球后、攒竹、翳明等,功在疏通局部的经络气血。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理,取外丘、阴陵泉、蠡沟、曲池等可清热利湿化浊,适宜浊邪上犯型患者;取行间、太冲、血海等穴,可疏肝理气活血,适宜于气滞血瘀型患者;取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等穴,适宜于肝肾不足型患者;选取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等穴可起补益心脾之功。对该病宜早诊断、早治疗,并应积极采用针刺治疗以降低复发率,以便能更好地保存或提高视力。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