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有什么作用?

艾灸的作用:疏风解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拔毒泄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美容作用。

艾灸有什么作用?

(一)疏风解表,温散寒邪

艾灸疗法因有温热刺激性能而具有温散寒邪的作用,其寒包括外感寒邪和中焦虚寒。中医学认为,外感寒邪可因感受外界寒凉或食生冷等所致而多见恶寒、肢冷、冷痛、喜暖、蜷卧等症状;中焦虚寒多因内伤久病,人体阳气损耗而表现为肢冷蜷卧,口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用灸法能祛除寒邪,恢复阳气,使寒邪尽散,肢冷渐温。按现代医学的观点,灸法的温热特性使患者机体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组织充血,血流加速,代谢加快,使缺血、缺氧、缺营养的部位得到改善而发挥温散寒邪的作用,故可以依据该作用调理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的呕吐、腹泻、泄泻等症状。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素问·调经论》)

(二)温通经络,活血逐痹

中药学认为,人体气血津液是人生存的基本物质,且周身运行。其运行的通道是人体全身经脉,若经脉阻塞不通或通行不畅时而发生四肢关节疼痛,或活动无力,或脏腑气机失调而出现疾病。经脉通行不畅常因寒邪客于经脉或气机不畅或经脉受损而表现为四肢活动障碍,关节疼痛,头痛,腰痛,腹痛,痛经或中风瘫痪,口眼涡斜等症状。艾灸作用于穴位,起到温通经脉的作用。据现代医学观点,灸法加速局部组织代谢,使炎症致痛物加速运转,排出体外,同时,调节神经兴奋性,使过于兴奋的神经得以抑制,而功能减退的神经得以兴奋,从而达到了止痛,调理神经麻痹,肢体瘫痪等目的,故灸有温经止痛,活血逐痹的作用。

(三)回阳固脱,升阳举陷

阴阳为人之本。阳衰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人体常因久病体虚,或气血暴脱等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易伤风感冒;甚者中气下陷,脏器下垂或阳衰至极,阴阳离决,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

“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流灼艾第一。”

(《扁鹊心书》)

用灸法发挥其温热性,可温补扶助虚脱之阳气,提升虚脱的功能。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灸法可以调整人体应激性,提高耐受力,调整各种腺体功能,维护机体生理功能。故用灸可以调理脾肾阳虚所致久泻久痢、遗精、阳痿、虚脱及中气下陷所致的脏器下垂以及崩漏等症。

“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

(《伤寒论》)

(四)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关于瘀与结,中医认为,瘀、结多因寒凝或气血运行无力而痰湿阻滞或为血瘀而表现为痈疽、结块或血瘀。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淤结自散。所以,临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增强、瘿瘤等。按西医学研究,灸法可以使中性白细胞增多,吞噬能力增强,炎症渗出减少,故灸法温热以散寒凝、消肿、痈疽消散,或令脓成者速溃,或令气不足、收口慢者祛腐生肌而达到消瘀散结、活血止痛的效果。

“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

(《医学入门》)

(五)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此说明灸法可以起防病保健的作用,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西医学研究提示:艾灸足三里、百会穴等能降低血液凝聚,降低血脂及胆固醇,故无病自灸,可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长寿延年。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扁鹊心书》)

(六)美容作用

近年来艾灸技术日渐运用于美容,由局部施灸为主调理斑秃、面瘫、面肌痉挛、痤疮、雀斑等病的局部美容灸,发展到调理肥胖、美发、润肤、容颜等整体美容灸,在诸多美容灸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主要机制是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和药理作用,使施灸部明显充血,加强营养,旺盛新陈代谢,同时可以抑菌、杀菌,使组织恢复青春。历史艾灸大家——晋代的鲍姑认为:“灸法不独愈病,且获美艳。”

“灸法不独愈病,且获美艳。”

(晋代鲍姑)

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