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皲裂怎么艾灸?

皮肤皲裂是指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裂隙。本症多发于手足部,以皮肤干燥、开裂、疼痛、粗糙为主要临床特征,好发于秋冬等气候干燥季节,中老年人较为常见。本病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荣肌肤,肌肤失养,

皮肤皲裂怎么艾灸?

【概述】

皮肤皲裂是指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裂隙。本症多发于手足部,以皮肤干燥、开裂、疼痛、粗糙为主要临床特征,好发于秋冬等气候干燥季节,中老年人较为常见。本病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荣肌肤,肌肤失养,燥裂疼痛。
《诸病源候论》称为“皲裂”、“肉裂”;《中医临证备要》称为“干裂”、“燥裂”,也有“裂口”、“龟裂”、“裂缝”、“折裂”等称谓。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手足癣、湿疹、皮炎等病症。

【症状】

(l)血虚肤燥:手足部位皮肤干枯、粗糙、开裂,活动关节时开裂处出血、疼痛,伴有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形体消瘦等症状,舌淡红苔少,脉细数。
(2)血热生风:皲裂部位多见于肘、膝关节,背腰部等,初起为红斑,逐渐扩大成片,病程日久则皮肤开裂,裂缝深大,疼痛,甚至流血,舌红绛,脉细数。
(3)脾虚湿恋:初起为红斑、水疱、瘙痒,日久病变部位肥厚,表面干燥脱屑,皲裂处痛痒相间,舌质黯红,舌苔光剥,脉象弦细。
(4)湿毒浸淫:开始多在单侧,逐渐发生于双侧,初起瘙痒脱屑,逐渐融合成片,皮肤增厚裂口,舌红苔白腻,脉象滑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l)血虚肤燥皮肤皲裂与血热生风皮肤皲裂:血虚肤燥皲裂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因经常摩擦、破损导致,病变部位多在手足部;血热生风皲裂多是因为外受风热或过食辛辣之品,热邪蓄于营血,侵袭肌肤,病变部位基底部鲜红或黯红,附有银白鳞屑。
(2)脾虚湿恋皮肤皲裂与湿毒浸淫皮肤皲裂:脾虚湿恋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只是湿热内蕴,郁结肌肤,从而肌肤失养发生皲裂,且伴有渗出、糜烂、水疱等;湿毒浸淫皲裂多由于久居湿地、汗水浸渍,使毒邪郁于皮肤,初起为水疱等,干燥后皮肤开裂,裂缝较深,疼痛。
(3)血虚肤燥皮肤皲裂与脾虚湿恋皮肤皲裂:两者都属于虚证,血虚肤燥主要是由于局部气血亏虚,导致皮肤皲裂,干燥疼痛:脾虚湿恋则是因为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功能不全,导致湿热蕴结于内,浸淫肌肤于外,肌肤皲裂,同时伴有渗出液、糜烂、水疱等症状。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肺俞 54 5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膈俞 54 50 双穴
大陵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脾俞 54 5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肝俞 54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肾俞 54 60 双穴
复溜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本症患者在秋冬季要经常涂抹药膏或润肤霜,保持皮肤水分。注意皮肤的清洁与保护,避免碰撞皮肤,接触凉水、刺激性物质,防止皮肤感染。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