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紊乱、宫寒)艾灸方法

【症状分析】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血的色、经血的质发生异常的改变,月经不调可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期间出血等。

女性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紊乱、宫寒)艾灸方法

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多少不一。月经周期常缩短,或经前点滴出血,月经周期正常而经期延长。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发病机制为:经行先期多有忧思郁结,气郁化火或热蕴结于胞宫,经行后期每因寒邪留滞或阳虚不能温煦冲任,经行先后不定期或因肝郁气滞或肝肾亏损,均致冲任失调。

【艾灸取穴】

神阙穴关元穴三阴交穴

【辩证加灸】

气虚型:可见经期多提前,月经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型:可见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型:可见经期或前或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肝俞穴肾俞穴命门穴

气郁型:可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型:可见经期提前,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型:可见经期错后,月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苔白,脉沉紧。水道穴血海穴

【时间疗程】

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30~40分钟,轮流施灸,10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天继续灸。

(时间充足又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多灸几个穴位,具体多长时间还需根据自身身体需要进行自我调节)

【调养脏腑/对应五行/食补建议】

调养脏腑:肾

对应五行:水

食补建议:红参当归

【艾心提示】

调理前,请您先仔细阅读:调理需知

1. 注意经期、产期避免寒热所伤,淋雨,坐卧湿地等。性生活有节,注意卫生和养生。

2. 食疗汤:红枣汤

【材料】

红枣20枚,益母草10克,红糖10克

【制法】

以上三种原料加水顿成汤,每日早晚各1次

【适用】

经期受寒所致月经延后,月经过少等

高粱花汤

【材料】

红高梁花,红糖各适量

【制法】

水煎,分2次食用

【适用】

月经提前,经量多且鲜红者

【注意事项】

1.病症分析只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诊断或治疗的依据。

2.上述内容仅作为日常调养方式,不可代替治疗。

3.如存在上述病症或情形,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诊断,并在专业医嘱下进行治疗。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