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症状—喉中痰鸣怎么艾灸?

喉中痰鸣,是指因痰阻喉间,而呼吸鸣响的症状。简称“痰鸣”、“喘鸣”。本症多因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致脾失健运,而痰涎内壅,或肺热炽盛,灼律成痰;或久病及肾,脾肾两虚而致的痰涎壅盛,聚于喉间。 本症常见于

胸腹症状—喉中痰鸣怎么艾灸?

【概述】

喉中痰鸣,是指因痰阻喉间,而呼吸鸣响的症状。简称“痰鸣”、“喘鸣”。本症多因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致脾失健运,而痰涎内壅,或肺热炽盛,灼律成痰;或久病及肾,脾肾两虚而致的痰涎壅盛,聚于喉间。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即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症状】

(l)痰壅气阻: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喘急气粗,痰涎清稀,食多色白,甚至不得平卧,食少腹胀,便溏乏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
(2)痰热阻肺:喉中痰鸣,发热胸闷,气急喘促,鼻翼煽动,痰黄质稠,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3)痰火化风:喉中痰鸣,碎然眩晕,甚则昏倒,不省入事,口眼歪斜,四肢不举,或半身麻木,舌本强硬,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痰蒙清窍:喉中痰鸣,胸闷不适,眩晕头痛,突然昏扑,口吐涎沫,四肢抽搐,舌质黯淡,苔厚腻,脉弦滑。
(5)脾肾两虚:喉中痰鸣,少气懒言,呼多吸少,痰涎清稀,腰膝痰软,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l)痰壅气阻喉中痰鸣与痰热阻肺喉中痰鸣:二证均为痰涎壅盛,上涌喉间致呼吸不利而作痰鸣。但痰壅气阻喉中痰鸣多因脾失健运,水积成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喉为肺气出入之门。痰浊壅阻,肺气不得宣降,痰气相搏则喘息痰鸣。痰热阻肺喉中痰鸣多由肺热炽盛,灼津为痰,火气炎上,痰随火升,结于胸肠,上迫咽喉而喘息痰鸣。临床之鉴别要点为:痰壅气阻喉中痰鸣,其痰涎清稀,色白量多,兼见食少腹胀,便溏乏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或细等脾虚证候,痰热阻肺喉中痰鸣,其痰液色黄质稠,不易咯出,兼见烦躁身热,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数等热象。
(2)痰火化风喉中痰鸣与痰蒙清窍喉中痰鸣:此二证虽同时并见神志模糊,甚则昏扑不省入事,喉中痰鸣漉漉。但痰火化风喉中痰鸣,多由痰郁化火,火热生风,痰火挟风上扰,蒙闭清窍,故摔然昏扑,四肢不遂,口眼歪斜,舌强不语,属类中风。而痰蒙清窍喉中痰鸣,多由痰浊上扰,阻塞灵窍,心神受蒙,故突然昏扑,不省入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等,属痫证。临床之鉴别要点为:痰火化风喉中痰鸣,平素常感头痛头昏,目眩耳鸣,或急躁易怒,心烦多梦,偶因恼怒或饮酒引动痰火化风,碎然发病昏仆,待清醒后,常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后遗症。而痰蒙清窍喉中痰鸣,则多因肝气失调,阳升风动,触及蓄痰,上蒙清窍而致。风痰聚散无常,故不定时或无诱因的反复发作,发作前先感头昏,胸闷,心烦,乏力,继则突然昏倒,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喉中痰鸣,口吐涎沫,肢体抽搐,待其气反则苏醒,一如常入。
(3)脾肾两虚喉间痰鸣:痰源自于肾,动于脾,多由脾虚气弱,失于健运,肾气不足,不能气化,水邪上泛,聚湿成痰。故本证之痰涎上壅阻肺而致喘息痰鸣,必兼口淡无味,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等脾气虚及动则气喘,腰膝痠软,畏寒肢冷,脉弱尺微等肾气虚之候。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天突 50 40 单穴
膻中 54 50 单穴
巨阙 54 4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身柱 54 50 单穴
灵台 52 50 单穴
太溪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肺俞 54 50 双穴
尺泽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膏肓 54 60 双穴
昆仑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6天 大杼 52 40 双穴
中府 52 5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7天 俞府 52 40 双穴
乳根 52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8天 肝俞 54 40 双穴
期门 52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9天 肾俞 54 60 双穴
上脘 54 50 单穴
气海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喉中痰鸣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虚实寒热之分。必须据证审因,辨证施治。艾灸祛痰的效果显著,但临床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性疾病,发作时应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防止窒息发生。病情稳定后再施以艾灸疗法。对本症应重视预防,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诱发。忌烟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注意饮食宜忌,以减少发作的机会。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