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项症状—面痛怎么艾灸?

面痛,是指整个或部分面部肌肉、骨骼及面部其他组织疼痛的症状。疼痛发作时面部之口唇、颊车、发际等处痛不可触,甚至妨碍言语饮食。本症病位在面部,常由风热挟痰阻络、风寒挟痰阻络、肝郁化火、气虚血瘀而引起。

头项症状—面痛怎么艾灸?

【概述】

面痛,是指整个或部分面部肌肉、骨骼及面部其他组织疼痛的症状。疼痛发作时面部之口唇、颊车、发际等处痛不可触,甚至妨碍言语饮食。本症病位在面部,常由风热挟痰阻络、风寒挟痰阻络、肝郁化火、气虚血瘀而引起。如痄腮、牙痛、眼部疾病、鼻部疾病等也可引起面部疼痛,但这些病症还伴有局部红肿胀痛,与本节所讨论的面部单纯的痛症不同,本节不予讨论。
面痛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病。

【症状】

(1)风热挟痰阻络:多呈阵发性、烧灼性或刀割性疼痛而且难以忍受,鼻旁或唇旁有痛点,发作前并无明显先兆,发作时突然疼痛,以颜面中、下部疼痛者较多,也可为一侧面部疼痛,但左右疼痛较为少见,疼痛发作时,可见面红、出汗、眼结膜充血等;发热口干,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痰郁日久生热,痰火阻络则见面部疼痛,伴见头晕,目眩,胸闷,肌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风寒挟痰阻络:多为发作性、抽掣样疼痛,疼痛多为剧烈难忍,疼痛时面色苍白,疼痛遇冷则甚,得温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紧。
(3)肝郁化火:面部灼热疼痛,疼痛多因情志抑郁而诱发,发作呈突发性,疼痛遇热加重,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咽干口苦,时有叹息,手足心热,夜寐不安,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煤,脉弦数.
(4)气虚血瘀:面痛日久,后期疼痛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疼痛呈刺痛,痛处不移,而色晦滞,舌淡白或有瘀血斑点,脉沉细而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风热挟痰阻络面痛与风寒挟痰阻络面痛:头面部乃一身阳经所会,足三阳经筋结合于面颊部,手三阳经筋则会于侧面部。若素体脾虑,痰湿内盛,复受风热或风寒浸袭,风邪挟痰闭阻经络,脉络不通,“不通则痛”。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风邪挟痰,因而疼痛乍作乍间,如系风热挟痰则兼见外感风热之象。如面红目赤,喜冷,舌红苔黄,脉数,或伴有发热微恶风寒如系风寒挟痰则兼见外感风寒之象,如面不红,喜温,舌淡,苔薄白而阔,脉紧或伴有发热及较重之恶寒。
(2)肝郁化火面痛:从病因分析,肝郁化火多由忧思怒伤肝,木失条达,郁而化火,肝火上犯,遂致面部疼痛;且具明显肝火的症状,如目赤面红、胁痛、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苦黄躁、脉弦数等。气虚血瘀面痛:气虚血淤常是面痛多年,气血亏损,病邪人血入络,脉络瘀阻,故舌淡白或有瘀斑,脉沉细而弱。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地仓 48 30 双穴
合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曲差 50 30 双穴
列缺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神庭 52 30 单穴
承浆 48 30 单穴
冲阳 48 30 双穴
第4天 风池 52 30 双穴
悬钟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瞳子髎 48 30 双穴
丘墟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6天 颊车 48 30 双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面痛的发生与肝、肾、胆、脾、胃有关。由于肝郁化火上冲,或过食炙博辛热之物,引起胃火熏蒸,循经上攻头面,或风寒外侵,寒凝血滞头面,或痰浊内盛,郁滞化火,痰随火升,气血与痰上凝于头面,或瘀血内阻,肝阳上亢而发为此病。
面痛的辨证有虚有实,病程较短,疼痛偶然表现为胀痛,掣痛,灼痛,且痛势剧烈者属实,其治疗当以“通”为主。如祛风、清热、散寒、理气、化痰等法,或一法独进,或数法合施,务使脏腑气血调和而疼痛自止。凡病程较长,疼痛频发,以隐痛、空痛为特征。且痛势悠悠者属虚证,须视其气虚、血亏、阴伤、阳损之各异,选用益气养血、辛甘通阳、滋阴活络等法。更有虚实错杂,又当视其证候特点,或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为主,兼以补虚,以达补正琪邪,攻不损正的目的。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