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症状—癥瘕怎么艾灸?

癥瘕是指腹内有结块,并伴有满、胀或痛的一种病证。 癥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瘕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大抵瘕属气病,多由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滞于小腹而成;癥属血病,多因经期、产

其他症状—癥瘕怎么艾灸?

【概述】

癥瘕是指腹内有结块,并伴有满、胀或痛的一种病证。
癥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瘕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大抵瘕属气病,多由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滞于小腹而成;癥属血病,多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风寒侵入,凝滞气血,或房室不节,余血未净,精血相搏,或七情内伤,脏腑失调,气血不和,以致瘀血停滞,积而成症。
癥瘕由于其生长部位不同,名称亦有所不同,古人对肿块生于胞宫者称为“石瘕”,生于胞脉者称为“肠覃”。前者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妇女,后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者较多。
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属本病之范畴。

【症状】

(1)血瘀癥瘕(石瘕):胞宫逐渐增大,发硬,一般无触痛。经血量多,有血块,经期延长或淋漓不断(如肿块生在胞宫外面,多无明显症状),周期不准。白带增多,有时为血性或脓样,有臭味。患者不易受孕,即或受孕亦易流产。舌质正常或黯红,脉弦细。
(2)痰湿癥瘕(肠草):腹部肿块,多以下腹部一侧向上增大,呈球形,可移动,无触痛。肿块大小不一,最大者个别可达足月孕大小:小者仅在妇科检查时才能发现。月经大多正常。脉象及舌质变化不明显。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血瘀癥瘕(石瘕):多由肝脾不和,冲任失调,气血凝聚于胞宫或胞门而形成,其临床特点是:肿块坚硬,固定不移,月经过多,有血块,经期延长或经行淋漓不断,周期不准,白带增多,有不孕史或流产史。如病程中,反复多量出血,可出现气血两虚见症。
(2)痰湿癥瘕(肠覃):本症的成因及症候与血瘀癥瘕不同。肿块系由肝脾失调,冲任气郁不和,以致痰湿聚结于胞脉而引起。其肿块初起如鸡蛋,仅在妇科检查时可发现,以后则逐渐增大如怀孕之状。肿块按之较软,能移动。由于肿块所在部位在“胞脉”,不是在胞宫内或胞门,所以月经无变化。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下脘 54 50 单穴
天枢 54 50 双穴
气海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关元 54 60 单穴
曲骨 54 60 单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肾俞 54 60 双穴
照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6天 膈俞 54 50 双穴
通里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7天 肝俞 54 40 双穴
章门 52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8天 命门 54 60 单穴
巨阙 54 40 单穴
曲泉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9天 志室 54 50 双穴
归来 52 5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癥瘕时应与调经同时并进,月经正常,可以减少癥瘕的发生。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