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产后一二日,由于阴血骤虚而出现的轻微发热,属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西医学产褥感染可参照本症治疗,其重症,可危及产妇的生命。
【症状】
(2)外感邪毒: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面红,口干、饮水不多,小腹疼痛或拒按,恶露秽臭,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滑数。
(3)气虚:身热不甚,动则热增,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语声低怯,身体倦怠,或自汗出,舌质胖淡,苔薄白,脉浮数无力。
(4)血虚:发热夜甚,两颧时赤,或有盗汗,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纳差,舌质淡苔少,脉细数。
(5)伤食:发热不扬.恶食嗳腐,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异臭,舌苔多厚腻,脉滑。
(6)血瘀:时有低热,恶露较少,色紫黯或夹血块,少腹阵痛拒按,口燥不欲饮,舌略紫.苔薄,脉涩或细弱。
(7)蒸乳:产后二三日内忽然发热,乳房胀满疼痛但不红肿,性急易怒,舌质正常,脉弦滑或弦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2)产后气虚发热与产后血虚发热:同属产后虚热,但患者之体质与病因、症状有明显区别。气虚发热见于气虚阳虚之体,复因产后操劳过早,损伤中气,虚阳外浮,故见发热。血虚发热见于血虚阴虚之体,由于产时出血过多,阴不维阳,故见发热。两者的鉴别要点为:气虚发热者热势不甚,烦劳则增,伴有气短,身困,自汗,舌质胖淡等症,血虚发热者入夜热增.伴有颧赤、盗汗、心悸,脉细数等症。
(3)产后血瘀发热与产后蒸乳发热:同属内瘀发热。但前者因恶露不下,淤血阻滞,营卫不和所致;后者因阳明气滞,乳脉不通,乳汁停滞引起。所以,虽然两者均见发热,但证型不同。血瘀发热,症见恶露不下,少腹痛而拒按,脉涩,舌紫。蒸乳发热,症见乳汁不下,乳房胀痛,脉弦滑。
(4)产后伤食发热:乃因产后饮食不节,食停胃脘所致,其特点为:热势不扬,时作时止,伴有嗳腐时呕,脘腹胀满,大便异臭,舌苔厚腻而黄。
产后发热证型复杂。临床辨证,要根据产后的生理特点,即虚中夹瘀,瘀中有虚,然后视其邪气之盛衰来确定证候的性质。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大椎
52
40
单穴
次髎
54
50
双穴
中极
54
60
单穴
第2天
风池
52
30
双穴
合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中脘
54
6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脾俞
54
5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