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症状—黄带怎么艾灸?

妇女阴道中排出一种黄色黏液,稠黏而淋漓不断,间或微有腥臭,称为黄带。本症多是由于脾湿下注而化热,湿热蕴结任脉,或感染病虫所致,临床上主要有湿热和气虚两种证型。 本症多见于阴道、宫颈及盆腔炎症性疾病,

带下病症状—黄带怎么艾灸?

【概述】

妇女阴道中排出一种黄色黏液,稠黏而淋漓不断,间或微有腥臭,称为黄带。本症多是由于脾湿下注而化热,湿热蕴结任脉,或感染病虫所致,临床上主要有湿热和气虚两种证型。
本症多见于阴道、宫颈及盆腔炎症性疾病,也可由内分泌失调、宫颈宫体肿瘤等引起。上述疾病均可参照本症论治。

【症状】

(1)湿热;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有臭气,外阴瘙痒,或有刺痛感,每逢经期症状加重;或带下稠黏如脓,有秽臭气,小腹坠痛,小便觉热,舌苔薄黄,舌质红或正常,脉濡数。
(2)气虚:黄带日久不止,量多而稀薄,色浅黄无臭气,月经周期不准,经期多延长,腰痠腿软,食欲不振,面部及下肢或见浮肿,舌苔薄白,脉虚缓。

【病因分析与鉴别】

湿热黄带与气虚黄带:湿热黄带,多缘脾湿下注,郁久化热,湿热壅结任脉,或感染病虫,虫蚀阴中所致;气虚黄带则因黄带日久不愈,脾气益虚而引起。其辨证要点为:湿热黄带,带下色深,质稠气臭,兼有小腹坠痛或阴道刺痛、小便觉热、苔黄、脉数等。而气虚黄带则带下色浅,质稀无臭,并兼有腰痠腿软,纳少浮肿等症状。湿热黄带治在清热利湿,排脓止带;气虚黄带治在补脾益气,升阳止带。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带脉 52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次髎 54 5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下脘 54 50 单穴
天枢 54 50 双穴
气海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关元 54 60 单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中极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肾俞 54 60 双穴
照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6天 大肠俞 54 4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7天 肝俞 54 40 双穴
章门 52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8天 脾俞 54 50 双穴
大陵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带下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应作妇科检查,明确诊断,而进行治疗。年龄在40 岁以上的妇女,带下赤黄,应首先排出恶性肿瘤。病情较重者可配合药物内服及外阴部药物洗浴等法,以增强疗效。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劲换内裤,注意经期卫生及孕产期调护,经常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注意调适生活起居,饮食清淡,少食肥甘;注意劳逸结合,多进行户外活动。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