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症状—经行发热怎么艾灸?

妇女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经净后其热渐退者,称为“经行发热”。若偶而出现1次经行发热者,不属此病之列.并应与经期感受外邪,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相区别。

月经症状—经行发热怎么艾灸?

【概述】

妇女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经净后其热渐退者,称为“经行发热”。若偶而出现1次经行发热者,不属此病之列.并应与经期感受外邪,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相区别。

【症状】

(1)血热内盛:经前或经期身热。面赤或心烦易怒,口干喜饮或尿黄便结,月经先期,经色鲜红,经量偏多,唇红舌赤,脉滑数。
(2)肝肾阴虚:经期或经后出现身热,或表现为午后潮热,伴见头晕目眩,耳鸣重听,胁痛,咽干,腰膝痠软,五心烦热,经行常延后,颧红唇赤,舌红少苔,脉虚细而数。
(3)气血虚弱:经期或经后发热,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虚弱。
(4)瘀热壅阻:经前或经期发热,小腹刺痛,经色紫黯,挟有血块,血块下后痛减.舌质黯有瘀点,脉沉弦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l)血热内盛与肝肾阴虚:血热内盛是经前或经行气火偏旺,阳气外发,则身热面赤,肝郁气滞,气血失调,郁热不达,故经行发热。热扰心胸,则心烦易怒。热灼津伤,则口干咽燥,多饮。小便黄大便结。唇红舌赤,脉滑数为血热内盛之象。肝肾阴虚型是指素体阴虚,经期或经后阴血愈虚,阴虚不能敛阳,阳气益亢,故使经行潮热,手足心热。阴虚内热,则口干咽燥。月经量少,经色鲜红,虚火上浮,故颜赤唇红,心烦失眠,盗汗,是因津液随阳外泄之故。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2)气血虚弱:由于营卫失调,经行气随血泄,其气益虚故经行或经后发热,而热势不扬。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肢体软弱无力,动则汗出。气虚冲任失固,则经行量多色淡。脾虚失运,故食少纳呆,或脾虚湿热下注,则白带量多。舌淡苔白润,脉虚缓,属中气不足之象。瘀血阻滞指气血运行不畅,营卫失调则经行发热,或时寒时热。
(3)瘀热壅阻:血瘀胞脉则经行不畅,色黯红,有血块。舌紫黯或舌边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而有力。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肾俞 54 60 双穴
太溪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大椎 52 40 单穴
曲池 48 3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第5天 膈俞 54 50 双穴
血海 48 30 双穴
内庭 48 30 双穴
第6天 肝俞 54 40 双穴
阴陵泉 48 30 双穴
行间 48 30 双穴

【艾灸体会】

经行发热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主要为气血营卫失调所致。临证须审因论治,但总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其证虽有虚实之分,但治疗必须结合月经的特点,当以扶正祛邪为主,清热不宜过用寒凉,祛寒不可攻破,以免伤正气.经期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和饱满乐观的情绪。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经期避免感受外邪,禁止游泳、冒雨、房事生活等。加强饮食营养,经前与经期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